如本文未解决您的问题,扫二维码与我们沟通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招标文件解析/招投标法规咨询/标书审核
一、不愿被当成工具使
有一些知名专家直言:如今招投标有很多是走过场,为了实现流程的规定,既然这样,他们并不是被认为是伸手工具的使用吗?
二、评标任务量比较大,劳动效率承受不住
根据湖北省公共资源交易某年公布发包的1118个工程施工标底投标者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,结果显示:投标者总数在10家以上中标单位有432个,占统计分析总量的近40%。
更加严峻是投标者总数超出10家的432个中标单位中竟然有56个中标单位的投标者超出30家,在其中数最多的2个中标单位投标者总数都达到了58家。在比较短的时间与密闭的评标环境里不仅了解招标文件的需求,还得阅览如此多投标文件,然后还要给予书面形式评标意见,劳动效率显而易见。
三、性价过低
“性价过低”这句话一位知名专家的原句,这类表述未必很精确,但是其更进一步解释就是:“评1天标底酬劳是800—1000元,而参与基本设计评审或参加各种设计的论述,一整天的酬劳有几千,因而谁会愿意评标呢?”
就此而言假如是异地权威专家就真更划不来了,由于异地权威专家通常需要评标的前几天签到,评标结束后一天回程,那样连前带后即使真正的评标时间只有1天,但实际占用3天,区区数百元或千元的酬劳,与其实际的脑力和体力支出也是不成比例。
四、评标条件过度抑制
一名知名专家在谈到不肯评标讨论的话题时提到:“知名专家不愿参与评标,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评标环境太可怕,视评审团如嫌疑人,比如,签什么《承诺书》,收缴手机,等等,极大地损伤了评审团的自尊。”有这样的体验,谁又会再积极参与呢?
五、一部分知名专家就是为了避嫌,所以才愿参与
一名知名专家对不肯参与评标作出如下所示解释:“每次评标前总是会有许多部门的领导打招呼,得罪哪一家都不好,因此索性不去参与是最好的选择”。这类解释还很有代表性。
以上是武汉标书代写中心关于“为什么资深专家不愿意去评标现场?”的介绍。如果需要了解更多招投标相关解答,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。
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
解答本文疑问/招标文件解析/招投标法规咨询/标书审核